「把維港夜景搬回家!香港城市景觀室內化設計秘笈」
「把維港夜景搬回家!香港城市景觀室內化設計秘笈」
Blog Article
站在窗前就能將香港標誌性天際線盡收眼底,是許多都會人的夢想。但真正聰明的做法,是把一份城市景觀「請」進屋內,讓港島夜色成為你家最奢華的裝飾。這種將外景內化的室內設計哲學,正在改寫香港全屋裝潢的美學標準。
城市肌理成為最佳設計素材
香港建築師張智強曾表示:「我們的城市本身就是最豐富的設計素材庫。」中環的玻璃牆、銅鑼灣的霓虹招牌、尖沙咀的海濱長廊,這些元素經過提煉重組,可以轉化為完全室內的設計語言。
一個成功的案例是北角海璇的某高層單位,設計師將落戶窗邊的承重柱巧妙改造成“微型維港觀景台”,柱面鑲嵌鏡面不銹鋼,反射窗外景,撞色隱藏燈帶,白天是城市暴露的藝術裝置,入夜後則變成璀璨燈光的燈光秀。業主笑稱:“而家連廁所都望向ICC,沖涼都有無敵景。”
色彩科技擷取:把窗外景色裝進牆裡
專業室內設計團隊常會採用「色彩提取」技術,以色卡比對窗外主要景觀的色調,將其轉化為室內方案。太平山下的綠蔭、維多利亞港的藍調、日落時分的橘紅,都成為空間主色。
在鰂魚湧某舊樓全屋裝修案例中,設計師將東區走廊的日落形象抽象成突變顏色,從客廳的暮色橙色過渡到臥室的夜空藍。最棒的是廚房背板採用虹彩瓷磚,隨著日光角度變化會產生類似海面波光的效果,完美呼應窗外避風塘景觀。
材質呼應:讓城市脈搏在室內跳動
要真正實現“外景內化”,材質選擇至關重要。灣仔某設計師工作室就大膽採用回收的工地圍板做特色牆,上面的景觀塗鴉被完整保留;觀塘工大廈改造案例中,則運用大量評估板,改造週邊商業大廈的外立面為止。
最令人驚嘆的是西九龍某全屋裝修項目,設計師將陽台欄桿改造成微型城市天際線鏤空雕花,陽光透過時在地面投射出縮小的港島造型。這種設計既保證了安全,又讓戶外景觀以藝術形式滲透進生活空間。
動態借景:打造會呼吸的室內外對話
高級的景觀融合設計不是簡單的“看風景”,而是要創造“互動體驗”。有設計師在跑馬地住宅專案中,安裝智慧調光玻璃配合日夜節律自動調整間隙:日間透明盡享山景,入夜後全面轉變霧化轉為燈光照明,投影室內設計的動態城市影像。
另一個創新案例是普通澳海濱單位的全屋裝修,設計師在兒童房天花板安裝操作系統裝置,模擬出與窗外星空同步的星座圖。孩子睡前可以看著「室內星空」聽父母講解天文知識,這種設計讓城市景觀成為家庭教育的一部分。
景觀導向的空間重組法則
傳統香港住宅設計常將客廳對著電視牆,新時代的做法主要是生活區轉向景觀面。有設計師分享心得:“我成日同客講課,然後使成十萬買部電視,不如將沙發轉個方向,香港夜景就係你感嘆天然大電視。”
太古城某單位的改造就實踐了這個理念,原有的遠程臨窗區域整合成為多功能景觀平台,配套電動升降桌設計,餐飲、工作、休閒娛樂四通八達,面向維港。統計顯示,此類景觀優化設計可使房產增值8-15%,遠比豪華裝修的回報率高。
城市光影的再創作藝術
真正的大師級設計不僅是“用景”,更會“造景”。有設計師在堅尼地城海旁單位創造「雙重景觀」效果:在非海景間接安裝特製鏡面裝置,透過恐嚇原理將海景「搬到屋內其他角落」。業主驚喜發現:“連帽間都有海景睇,出門口撿衫都開心啲。”
這種設計範式正在思考改變香港全屋裝修的方式——不再是與城市對抗,而是與共舞。當你的居住空間與窗外景觀產生有機對話,所謂的「蝸居」就昇華為「景觀裝置藝術」。其次規劃裝潢時,甲醛先走到窗前端詳詳那片屬於你的城市畫卷,或許是最棒的設計靈感,提前掛在你的窗外。 Report this page